著名航天专家陈祖贵回母校江津中学,与同学们聊“天”
5月12日
江津籍著名航天专家陈祖贵
【资料图】
回到母校江津中学
为江津区机关青年代表
中小学师生代表共计400多人
作《我的飞天圆梦之路》报告
讲述他科学报国的奋斗历程
为我区青少年科普航天知识
激励江津儿女立志航天报国
▲陈祖贵作《我的飞天圆梦之路》报告 记者 张渝 摄
陈祖贵回母校聊“天”
精瘦,满头白发,黑色套装,眼睛中透出坚毅自信,交谈中透出幽默风趣,举手投足透出大智、灵气和果敢。5月12日,面对400多名江津青年干部、多所中小学师生、母校学弟学妹,85岁的陈祖贵摆起了自己的“龙门阵”。
筑梦太空,问鼎九天。作为江津儿女的杰出代表,陈祖贵如何从曾经的“失学”男孩成为研究生,如何进入航天领域,如何成长为著名的航天控制专家……这些背后的故事,陈祖贵跟大家娓娓道来。
“我的恩师田家法说,虽然你打瞌睡还是做得起题,但是你做得起题还是不应该打瞌睡。”回到母校,率真耿直的陈祖贵高兴地聊起他中学时期“瞌睡大王”的趣事,并多次对自己的恩师田家法表示感谢。就是这个“瞌睡大王”,高考时以数学满分的成绩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
1966年,陈祖贵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师从于我国著名控制理论家童世璜教授。1967年,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前身)工作,从此踏上飞天圆梦之路,取得了斐然的科学技术成就。
▲台下师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记者 张渝 摄
我国卫星计算机姿态控制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我国飞船制导导航和控制(GNC)技术的开拓者之一;发明“卫星全姿态捕获技术”,为我国提高卫星飞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开辟了新的道路;负责并成功设计了我国第一个航天员手动运动控制系统,填补了技术空白……
▲台下响起阵阵掌声 记者 张渝 摄
“我对家乡的同学们有三点希望。一是热爱自己的祖国,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二是学生成绩好是硬道理,要踏踏实实地学科学知识,有本领才能受到别人尊敬,才能为国家建设出力;三是必须要有道德修养,为人正直诚恳。”陈祖贵亲切地说。
▲陈祖贵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记者 张渝 摄
听完报告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学习陈祖贵潜心钻研、勇攀科学高峰的奋斗精神和满腔热忱、奉献祖国航天事业的拳拳赤诚,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把爱国之心、强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在与祖国同频共振中展现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模样。
▲同学们正在追星 记者 张渝 摄
情系家乡,绿叶忘不了根的情谊
作完报告后,陈祖贵接受了江津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的专访。
记者:您这次回江津距离上次回江津有多久呢?
陈祖贵:我上次是2017年回的江津,当时是回江津中学参加毕业50周年纪念会。
记者:您这次回江津觉得家乡的变化怎么样?
陈祖贵:江津的变化非常巨大,建设越来越美好。工业加速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很有成效,其他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我感到很高兴。
记者:今天回到母校江津中学,心情怎么样?
陈祖贵:这是培养我的地方,是我永远不能忘的地方。江津中学给我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条件,使我成为航天人。如果不是学校给我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安心学习,并为我争取到助学金,我不会成为航天人。我对我的母校、我的恩师,特别是我的恩师田家法十分感激。
记者:作为从江津中学考进大学的优秀学长,能不能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弟学妹一些寄语或者鼓励?
陈祖贵:高考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做题前先整体看一遍题目,做题顺序先易后难。
记者:江津现在是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年也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您对江津发展科学技术事业有什么建议吗?
陈祖贵:不要跟风,要看准,做有开创性的企业,对江津会非常有影响力。如果搭上重庆空天战略这趟顺风车,把相关企业搞上去,对当地的发展会有很大助力。
▲江津中学学生为航天专家陈祖贵献花 记者 张渝 摄
江津人陈祖贵简历
陈祖贵,生于1938年,重庆江津人,早年就读于江津中学。是我国著名的航天控制专家、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神舟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
40多年来,陈祖贵参加了5个型号卫星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参与了10多颗卫星的飞行试验、飞行控制工作;发明了卫星全姿态捕获、卫星应急控制器和卫星偏航机动控制等新技术,为提高我国人造卫星、航天飞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开辟了新的道路。负责设计、研制、试验和发射成功6艘神舟号飞船,为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作出贡献。
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荣立一等功2次,二、三等功各1次。
全媒体记者:张 渝 王笑伊
视频编辑:田思进
编辑:李佳蔚 编审: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河 流
总编辑:罗玉江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