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看:二战日本七大师团的战斗力及覆亡人数
仔细研究日本近代战争史,你可以发现 不同地区军人的军事风格和精神面貌也不同。 以日军的基本作战单位——“师团”为例,熟悉情况的人可以从编号上大致判断其战斗力水平。 在日本的军队建设方面,普鲁士模式成为日本陆军的典范,师团制也仿照德国模式。 1888年,日军将原来按地区划分的6个师团改名为师团,编号为第1至第6。 1891年,设立卫队,负责看守皇宫。 该师下辖两个旅,四个步兵团(相当于团),外加炮兵、辎重、骑兵团。 正常兵力为一万人,战时满员人数超过两万人。 甲午战争前成立的七个老师团,此后一直被日军视为一流部队,装备优先。
1.近卫师团(近卫第二师团)
(资料图片)
1891年12月14日在东京组建,由帝国士兵转变为精锐团。 这是日军组建的第一个师团,程焕与清军在朝鲜打响了第一枪。 1939年11月1日,以近卫步兵第1、第2连和近卫野战炮兵连第3营为骨干,近卫混成旅(旅长:樱田武少将)组建,并陆续出现。 在华南前线,参加了宾阳之战。 进入法属印度支那后,近卫步枪第2连回国。 此后,近卫混成旅成为近卫第1师的上级单位。
1940年6月3日,警卫师再次临时动员,迁至汉口、广东。 1941年7月起驻扎在法属印度支那。此时,为了取代近卫第1连和第2近卫连,近卫师中增设了新的第5近卫连。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近卫师隶属于山下奉文将军指挥的第25军,参加了对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战斗。 1941年11月,该师马匹队形改为自行车队形?? 大举南下,将英军赶出了马来半岛。 日军自豪地称这些部队为“银轮军”。 随后,近卫师突袭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担任当地警察。
1943年5月14日,近卫师改称近卫第二师,近卫第三连主力转往安达曼群岛,不久又返回苏门答腊岛。 各个师分散在岛上各处,准备迎接美军的登陆。 但无条件投降的日子到了1945年8月15日。
2. 第一师团(东京师团)
于1888年5月14日在东京编成,但东京自江户时代以来一直是商业城市,民俗风情浓厚,且大多征兵 前往西部较贫穷的长野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第1师主力部署在孙吴、齐齐哈尔、北安,担任北满防御,参加察哈尔行动。 1939年与苏联发生诺门坎事件时,第1野战炮兵连及各步兵连的速射炮兵部队均从第1师调来。 但在与苏军正式对峙之前,该师主力就被命令停止进攻。 后来,为了保卫苏军,继续驻扎在满洲里。 然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局并没有好转。 许多驻满洲的师被调往太平洋岛屿作战。 第1师奉命调往莱特岛。
1944年11月1日,第1师奇迹般地在莱特岛西海岸的奥尔默克登陆,准备北上进攻以卡利格拉为据点的塔克洛班。 但登陆东海岸的美军已经完全占领了塔克洛班地区。 11月5日,美军与第1师在利蒙峡谷遭遇。 此后50天内,第1师与美军互战互守,呈现胶着状态。 但最终,第1师因补给不利,无奈撤至利蒙峡谷西侧的坎奇伯特山脉。 12月25日,第14方面军军长山下智文将军发布“自给自足,永久抵抗”的命令。 第1师奉命转移至塞布岛。 1945年1月,该岛被疏散。 赖特登陆时,第1师有15,000名士兵,现在只剩下800名士兵。
3.第二师团(仙台师团)
1888年5月14日在仙台组建,在仙台组建的第二师团更适合寒冷的气候。 关东军发动“九月十八”事变时,只有第二师团一个。 作为“九十八事变”的导火索,第二师作为主力攻击东北军奉天北营,随后转战长春、吉林、齐齐哈尔、哈尔等地。海岸。 1933年被临时调回国整编。 1937年4月,再次派往满州,驻扎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松花江地区。 七七事变爆发,第二师步兵第十六连抽调参加察哈尔作战和徐州战役。 1940年秋,再次回国接受整编和补充新兵。
太平洋战争一爆发,第二师团立即编入今村淳中将的第16军。 1942年占领爪哇后,他奉命守卫并清扫该地区。 然而,第2师卷入了与其命运息息相关的所罗门群岛海战。 1942年8月开始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第二师噩梦的开始。 为了夺取瓜岛机场,作为先遣队,第二师出动了以步兵第4连为骨干组成的青叶支队(支队队长:那须悠悠少将)。 为了配合此事,川口支队(支队队长:川口清武少将,以福冈第35旅为基地)和青叶支队一起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
9月2日,瓜岛机场首战以日军惨败告终。 10月初,第二师主力成功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并于24日、25日进行了第二次总攻击。 然而,这又是一场惨败,在那须少将的率领下,第16、第29步兵连的连长均战死。 雪上加霜的是,11月3日,步兵4连连长再次阵亡。 这意味着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第2师失去了所有步兵指挥官。 而且食物和弹药的供应也被完全切断。 “瓜”岛变成了“饿”岛(日语中“瓜”与“饿”同音),士兵们不断饿死、逃亡。 日军大本营最终决定暂停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并于1942年下令撤退,但瓜达尔卡纳尔岛第二师团残部直到1943年2月才正式撤出。
随后第二师团重建 在菲律宾。 1943年9月,他被任命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担任警察。 1944年,第二师投入缅甸战场,目的是切断中印之间的补给线。 但战斗仍然失败。 1945年2月,第二师撤入法属印度支那,参加解除当地武装的“明”战。 西贡投降的日子到来了。
4.第三赛区(名古屋赛区)
1888年5月14日在名古屋编成。名古屋的民风并不强悍,其官兵的斗志也不如北九州矿工组成的第十八师团。 不过,这个师团一直被视为日军在华中地区的主力。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八月,战火烧到了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大都市:上海。 第3师团和第11师团(善通寺)以营救上海日侨为借口,登陆上海吴淞。 驻扎吴淞的国军顽强抵抗,日本不得不增派3个师团。 第9师团(金泽)、第13师团(仙台)、第101师团(东京)。 面对国军的防御,第3师团慢慢打开局面,于10月17日抵达苏州河。随着第10军(柳川平介中将)在杭州湾登陆,国军防线崩溃。 第3师紧追不舍,接连围攻南京。 南京大屠杀中,第3师也有不好的记录。 1938年5月的徐州战役、8月开始的武汉保卫战、中国战场上的伟大战役第3师都参加了,他们的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3师仍驻扎在上海。
太平洋战争末期,第3师团参加了日本帝国陆军历史上最后一场野战:大陆开辟作战(1号作战)。 我们称之为豫湘桂战役。 此战分为京汉战役第一阶段和湘桂战役(日称)第二阶段。 第3师参加了湘桂战役。 这次行动的目的是确保汉口至越南的铁路被摧毁,中国南方的B29机场被摧毁。 虽然行动成功,但即使铁路通了,物资也无法运输; 即使机场被摧毁,也无法阻止B29攻击日本本土。 这场战斗的结果变得毫无意义。 终于,在前往上海的途中,该师迎来了无条件投降的日子。
5.第四师团(大阪师团)
1888年5月14日在大阪编成。大阪是日本商业气息最浓厚的城市。 精于算计、不愿牺牲的第四师团,在此组建,自日俄战争以来战绩不佳,被称为“奸商师团”。 1937年2月,该师奉命进驻满州。 此后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第4师在战争初期主要作战在华北和满洲。 1940年7月,被派往华中,参加了汉水之战、豫南之战、江北之战。 1941年9月,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第4师成为大本营直属部队。 为了准备可能的南下作战,第4师奉命在上海集结待命。 在此期间,师制由4个部队改为3个部队,第70步兵连并入第25师。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第4师仍处于搁置状态。 日本对菲律宾巴丹半岛的第一次进攻以失败告终。 为了打开局面,大本营派出第4师前往菲律宾。
1942年3月成功登陆林加延湾,编入第14军(本间正宏中将)。 第14军于4月3日发起巴丹半岛第二次攻坚战,美菲联军虽然拼命抵抗,但在日军强大炮火下逐渐失败。 4月9日,美菲联军在巴丹投降。 不久科雷希多岛也被占领。 5月7日,美菲联军在菲律宾全境投降。 此后,第4师曾一度回国整编。 1943年再次出征,被派往印度尼西亚看守苏门答腊岛。 最后被编入第15军,驻扎泰国。 此后不久在泰国兰蓬无条件投降。
6.第五师团(广岛师团)
1888年5月14日在广岛组建,属于日本“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战争之地。 具有武士传统,深受天皇重视。 侵华战争中作战范围最广的部队,也是唯一在关内作战的摩托化步兵师。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第五师立即调往华北。 沿长城内侧发起进攻,参加了察哈尔战役、太原战役等。 1938年参加徐州保卫战,在台儿庄遭到国军毒打。 后又调往华南,攻克广东周边地区。 1939年参加昆仑关战役后不久,又被调回华北。 1940年9月,被调往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驻地。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第5师团配属山下丰文中将的第25军,参加了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攻击。 1941年12月8日,该师主力在泰国辛加拉,而第4步兵师以2连为骨干组成的安藤支队一举登陆北大年。 两军沿马来半岛西海岸南下,围攻并占领了吉隆坡。 1942年2月25日,新加坡英军投降,英国在远东最大的军事据点:新加坡沦陷。
马来西亚、新加坡战役后,组建了以步兵第41连为骨干的东部支队。 这支部队的原定任务是对菲律宾群岛进行扫荡行动,但没过多久就编入了第17军(军长:白雾春树中将)。 后来,他被派参加莫尔兹比港战役。 莫尔兹比港战役的惨败,让这支队伍得以返回平壤参与新兵补给,并被编入重建的第30师。
该师主力在第8方面军今村俊将军的指挥下转移到巴布亚新几内亚。1945年8月15日,位于现在印度尼西亚的塞拉姆岛迎来了投降的日子。 师长山田精一接到天皇无条件投降的电报后,悲愤之下切腹自杀。
7.第六师团(熊本师团)
1888年5月12日在熊本组建,是一支“黑皮肤、鲜红血”的九州南部劲旅。 这个贫困县好战成瘾,男人们常常以参军作为出路。 战前,日本有句自称:“日本军人世界第一,日本九州军人第一”。 也是南京大屠杀中血债最多的师。 第6师团(熊本)和第2师团(仙台)并称为日本陆军中最强、最具战斗力的两支部队。
无论是甲午战争还是日俄战争,第6师团始终担当先锋。 甲午战争中,威海卫登陆胶东半岛后一举被攻陷。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第6师转战永定河、保定、石家庄。 之后,编入柳川平介中将指挥的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 但登陆前上海的中国守军已全线撤退,退至南京。 第6师也立即与其他部队掉头追击中国守军,完成了对南京的合围。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第六师是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 此后的徐州、武汉等战役也能看到第6师的赫赫战功。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底,第6师团编入参加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的第17军(白屋春树中将)。 分配该团主力被派往所罗门群岛北部的布干维尔岛,第13连则被派往以新乔治敦为中心的所罗门群岛中部。 1943年9月下旬,第13连也撤至布干维尔岛,但在美军的强烈抵抗下损失惨重。 以第6师为主力的第17军坚守在布干维尔岛,但11月1日,美军成功登陆日军防御最薄弱的岛西海岸,并立即构筑了桥头堡 和一个机场。 日本人多次试图将美国人赶回海上,但都失败了。 美军登陆布干维尔岛后并未采取主动进攻态势,但接替美军的澳军却毫不留情,频频对第6师发起攻势。 第6师团溃退至布因地区。 就在这时,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8.第七师团(旭川师团)
1896年5月12日在旭川编成。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第七师团奉命南下支援各部。 在此期间,爆发了张谷峰事件(1938年7月)和诺门坎事件(1941年5月-9月),第7师卷入两国边境冲突。 在诺门坎事件中,与苏军的对抗中损失惨重。 1941年8月,第7师奉命回国。 此后,第25步兵连(札幌)被抽出并编入第88师,驻扎在库页岛。
太平洋战争初期,第7师团仍负责北海道的防御。 1942年8月,以第28步兵连为骨干组建的一木支队(支队队长:一木清美上校)奉命争夺瓜岛机场。 8月21日,一木支队先头部队在滩头阵地上被全歼,支队队长也被当场击毙。 随第2师团川口支队登陆的第二梯队也遭受毁灭性打击。 出征的旭川28连2507名战士中仅剩143人幸存。 随后,第7师团主力被派往北千岛群岛,回到保卫北海道的起点。 1945年8月15日迎来投降之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