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趣闻 > 青楼竟源于管仲之设“女闾” 古代青楼有些“行话”竟却成现代“流行语”

青楼竟源于管仲之设“女闾” 古代青楼有些“行话”竟却成现代“流行语”

时间:2019-04-24 11:14:27 来源:老黄说史

现代汉字的词义非常丰富,有些词能“丰富”到外国人都难以“心领神会”的地步。其实,就是作为中国人,有些词语的发展变化也难尽知其祥。比如,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几个“流行语”,现在看似明了,但是,在它们的发展史上,却与一个特殊行业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

1/开盘。这几年的房地产业是最火爆的行业了,全国的经济指数全靠他们扛着支撑了。为了把小老百姓口袋里钱掏进房地产商们的兜里,房地产广告漫天飞,今天这儿“封顶”,明天那儿“开盘”。

其实,在旧时妓院里,“开盘”是指客人让妓女陪着聊天、唱曲,不包括其他不堪入目的内容。民国时期,胡适、陈独秀等高收入的社会名流,时常闲聚“开盘”。这种事儿就如现丰饭后去歌厅吼上几嗓子一样自然,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2/跳槽。有人说,现代职场就是一个跳来跳去的舞台,合心则留,不合心则走——人们都相信树挪死,人挪活嘛!这样的跳来跳去,从一个单位跑到另一个单位,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词来表达——“跳槽”。

知道么,在古代,“跳槽”这个词最却早流行于青楼行业,也有换的意思,但不是换工作,而是换青楼女子——指的是嫖客们喜新厌旧:今天爱这个,明天宠那个,是谓“跳槽”。

3/出局。出局,在现在一般的语境中,就是淘汰的意思。比如某场竞标,几家公司同时上阵,赢家叫“中标”,被淘汰者就是“出局”。另如某个比赛,某个选手输了,无缘下一场了,咱们就可以说这个选手出局了。

在古代,“出局”这个词最早也是流行于青楼。出局,是指青楼女子们被客人带出来,或者带到家里,或者另储密室,和现在的出台是同一个意思。

4/开方子。中医讲究个望闻问切,了解完病情后在对症下药,现代医疗也是一样,医生为病人诊病后对症下药开出药方,或者出主意、指路子,俗称“开方子”。

而在古代,“开方子”则是指妓女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详装可怜以各种借口相嫖客敲诈的手段。 是指青楼女子们采取各种办法,比如装可怜,奴家多少岁父母就双亡了,流落到这烟花之地等等,从而博得顾客的同情,在她身上大把花银子。

5/调头。“调头”这个词在如今的意思很直白,就是“转弯”罢了,根本就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词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词原本却是妓院的行话。它是专指妓女从一家青楼转到另一家青楼营业,这点和现代意义上的“跳槽”差不多。但是,她们的这种跳槽却比现代人的跳槽要难得多:首先要有钱让自己原来的东主放手,其次要当红有人愿意接手,从这层意义上理解,古代妓女的跳槽和现在球员转会的手续有非常相近了。

其实,妓女是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因为它有市场。男人喜欢女人似乎天经地义,就连孔老夫子也说过“食色性也”这样深入人心的大实话。正是把准了男人的这个软肋,所以很早以前就有人拿男女之事做文章——富国强民的经济文章。

最早把这篇文章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是个名为管仲的人。对于管仲,我们并不陌生了,他是齐国著名的贤相。他协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齐国的霸业。

中国娼妓之起源,就是肇始于周襄王时代管仲之设“女闾”(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妓院)。“齐桓公宫中女市女闾七百。“(《战国策》)女闾七百是个啥概念?按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则一闾为二十五家。管仲设女闾七百,就是一万七千五百家。正因为如此,管仲被尊为青楼行的祖师爷。

管仲设立的“女闾”并不是个体经营户,而是“国有企业”,目的是抽花捐增加国库收入(“以充国用”)。可以这样说,齐桓公之所以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经费来源,部份却是吃软饭吃出来的。

都说国有法,家有规,作为特殊行业的青楼,也有自己的“行规”、“黑语”。

一般的青楼大都订有清规戒律,如:一不准逃跑,二不准热客,三不准甩客,四不准接官场、窑皮子,五不准“开盘”时“偷活”,六不准私藏钱,七不准倒贴热客,八不准犯“八大块”说丧气话。

除此以外,其他的规矩还有很多,如早饭前说话不能带有“龙、虎、梦、灯、桥、塔、鬼、哭”等字眼。如果遇到这些字眼,就改说行话,如龙为海条子,虎为海嘴子,梦为幌晾子,灯为亮子,桥为海空子,塔为钻天子,鬼为倭罗子,哭为撇苏。

如果忘记了这些行语,就叫做犯块,这样都要在祖师爷管仲的神牌前受到处罚。青楼处罚妓女一般不打脸和手,以免影响再去做生意。

现代人都有个策划意识,其实,在古代也是如此,要想做大做强一个行业,没点高大上的名称,是不足以吸人与吸金的。开的虽然是青楼妓院,你总不能直接就挂上个某某院、某某院某分院吧?就是现代人的古典文化素养稍逊古人,人们在取名上也费些心思啊,比如“天上人间”、“东方一号”啥的,听着就稀罕。古代的特殊场所,也会弄得叫响或叫得雅的名号的。我们看古装剧时,常会有“怡红院”之类的牌扁映入眼帘,其实,那就是青楼们的倩影。

自宋代以降,较高档的妓院通常叫某某院、某某馆、某某阁,甚或有走“文雅路线”的自称“书院”的;稍次一点的则叫某某班、某某室、某某店、某某楼;再低档的则直接叫勾栏、瓦舍、下处(最后一个真是太贴切了)……

名字不同“营业方式”也不一样,上等妓院往往会“玩情调”,“花国状元”之类“助兴活动”通常都是它们的杰作,次一等的则往往比附梨园行,再次一等的,大家应该心领神会了。

单位的名称有了,从业者的名号也很关键啊,进去后你总不能直呼叫鸡叫鸭的吧?那样显得多土豪、多没品啊!其实吧,常混青楼的人,都知道里里外外的人都该咋个叫法,这样才显得你不是菜鸟。

一个单位不外乎三类人,一类是领导干部,一类是后勤服务人员,一类是专业技术人员,青楼的人员结构也是如此。

先说说领导吧。这样的场所,老板一般都是女的,俗称老鸨(bǎo)子,也有叫鸨母的。鸨母一般被妓女和嫖客称“妈妈”,鸨母的自称则是“老娘”。现在的女孩子胆肥,动不动就自称老娘,不怕扫黄的来找你喝茶啊?

老鸨是名义上的老板,在她身后还有投资者啊,那就是她的丈夫(能娶这样女人做老婆的男人也不是太多),如果她的丈夫也在妓院工作,通常被称作“孤老”、“老爹”。

再说说后勤服务人员。青楼里的男性雇员,就是后来被称作“大茶壶”的,自明代规定必须以绿布做帽子(“绿帽子”即由此而来)后,通常被称作“龟头”、“龟公”,但有时妓女或嫖客为奉承他们,也会尊称为“老爹”。

最后就是青楼的产业支柱,奋斗在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妓女。从字面意义上来分析,“妓”字从女从支,支亦声。“支”指技能、技巧、技术。“女”和“支”联合起来表示的就是“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女子”,套用郭德的话说,就是有技术的女子。因为她们才是行业的“业务主力”,用于称呼她们的“古代行话”也格外丰富——

年纪较轻的“从业”者,唐代称“小姐”、“内人”,宋代以后称“娘子”、“小娘”,明末清初起也有称呼“姑娘”的。

年老色的“从业”者,别人当面的称呼并没有什么变化,但背后则可能被戏称为“老娘”、“老妈”、“老举”(以总也考不上进士的老年举人相比拟),“晚辈”同事常常也会尊称她们为“大姐”。

其中有卖艺不卖身者,统称“清倌人”,实际上这部分人未必真的“不卖”,但要么自抬身价不轻易俯就,要么是自己赎身却仍然“从业”的,可以自主选择接客与否。

隶属于高档院所且身价不菲的,称作“花魁”、“院首”,档次稍逊的则称“牌首”、“头牌”,而倘若是“自主从业”,则多被称作“女郎”,“女郎”中没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则被称作“游女”。

青楼里的姑娘有称呼,来寻欢作乐的客人自然也是有专门的叫法的。据了解,这些称呼往往是根据客人的年龄和身份叫的,一般都叫“某老爷”和“某大少”,大门大户的则根据排行叫“赵大公子”、“张二公子”等等。如果是经常在青楼过夜的熟客,这里有个特别的说法叫“姐夫”,有的还会在前面加上姓氏。不但姑娘、大姐、杂工可以这样叫,连老鸨子也可以这样叫。

妓女所收的嫖资和赏赐,称作“缠头”、“花红”,这是公开的,妓院会根据妓女是“家养”或“挂靠”,收取多少不等的“抽头”,称作“抽缠头”,而较熟的嫖客私下给妓女的赏赐,则称作“体己钱”,属于不能被“妈妈”知道的“灰色收入”。妓院其他人(尤其“老爹”们)收到的小费,则称作“鞋钱”、“添香钱”等等。

雏妓第一次接客,称作“梳拢”,明清两代也有些高档妓院将身价较高的雏妓和较有金钱、身份的嫖客间“梳拢”包装为“结亲”的,称作“安宅”(因为当时将不能带回家中、需在外“包养”的妾称作“外宅”),较为固定、长期和某个妓女交往的嫖客,妓院里的各色人等通常称呼为“姐夫”、“相公”——清末“相公”一词演变为男妓的专称,那已是后话了。

据有关资料记载,古代青楼必须按定规办事,对妓女约束,对嫖客告诫,铺陈转合,花样百出。主要有以下八种常规程式:

一、喊堂:当消费者踏进青楼,有人吆喝“见客”通报妓女。

二、吃花酒:又称“摆饭局”,是指嫖客在妓女房中宴客,呼朋邀友,摆一台、双台或双双台,请妓女侑酒取乐。其中有“开局票”,也叫下贴子;“起毛巾”,即开席语;“上先生”,指妓女入席;点戏目,就是演戏剧、吹洞箫、唱时曲助兴等程序。

三、拉铺;就是嫖、妓同宿。

四、打干铺;只在青楼住宿,不准乱来。

五、住局:在妓女房中过夜,可至天明。

六、铺堂:嫖、妓双方有倾慕之情,遂约期邀客、宴请宾客,以明确“相好”关系。“铺堂”花销较大。

七、挂衣:初次同枕,手续与“铺堂”略同,但须鸣鞭炮、点红蜡烛、给赏钱。其开销更大。

清末民初的北京八大胡同,是业内最有名的去处,当时,业内也流行了一些外人听不懂的“黑话”。比如逛青楼,一种说法叫“打茶围”。

所谓“打茶围”,就是客人亲自或派人到青楼去点名叫姑娘,或者与姑娘一起喝茶聊天,或者是听有才艺的姑娘弹上一曲。客人进门之后,老鸨或妓女会端茶,妓女还会亲自端出干鲜果品来给客人,行话叫做“装干湿”,俗话说叫“敬瓜子”,随后客人会把茶资放在果盘里,通常是一块钱,这叫“盘子钱”。当然,愿意多给,更显得客人有气派,据说,这通常也是客人与姑娘“联络感情”的手段。

当时一二等青楼里,很多姑娘是非常讲究情调的,聊聊才艺、唱唱小曲、喝喝茶后,才会“办事儿”。当然,并不是第一次打茶围就可以“办事儿”的,必须要经过多次的打茶围、吃花酒,两个人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之后,才可以开口要求留宿。

除了打茶围,还有一个说法叫“喝汁儿”。在八大胡同,这是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嘿,哥们儿,最近发财了吧?请我喝汁儿。”这意思就是让别人花钱请自己喝花酒,去消费的意思。

标签: 青楼,女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