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头条!深陷“行贿”传言,科兴告别躺赚时代,疫苗帝国路在何方?
12月30日,科兴控股发布了2022年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其收入相较去年下降超九成,主要原因就是科兴的新冠疫苗克尔来福销售额大跌。
在2021年,科兴靠着疫苗在全国的广泛接种,全年营收达到1280亿人民币,净利润更是高达956亿,利润率超过70%,说这是躺着赚钱也丝毫不为过。不过没想到这才一年时间,就山河变色,风云变幻。科兴在2022的上半年,营收骤减至78亿,净利润才31亿,虽然这下半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收益大幅下滑已经是板上钉钉。而且这都是不只是腰斩,简直是挨着脚踝一刀切了。
盈利下降还不够,更麻烦的是,科兴在过去推广销售中的各种历史被挖了出来。从1997年成立开始,科兴就有许多触目惊心的案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其中影响最为恶劣的就是尹红章案。尹红章曾是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处长和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从2002年开始的十多年里,科兴多次向尹红章行贿,来换得药品审批上的照顾。2014年尹红章被“双规”,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没收财产338万元,其中还包括一根象牙。
从法院的裁判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兴对尹处长的照顾那是十分贴心。尹红章买车缺钱,总经理掏腰包补上,尹红章家装修,总经理发红包祝贺,甚至2011年尹红章要买别墅张口借钱,总经理也是二话不说就拿了30万。当然了,说是借钱,最后谁也没觉得这钱要还、该还。毕竟总经理帮尹处长,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而这样多的投入,科兴看中的自然还是尹红章手里权力。判决书显示,这个时期科兴申报过甲肝疫苗、SARS疫苗、禽流感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甲流疫苗等多个项目,其中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大流行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都是由尹红章签字通过的审批意见。
另外,2004年科兴开始研发SARS疫苗,当时亲自到公司颁发临床研究批件的,是后来因受贿罪被执行死刑的原药监局局长郑筱萸。
这个事情一度被放在科兴官网宣传,以作为公司实力的证明。到2004年年底,科兴成功研制了世界首款SARS疫苗,只是非典疫情在2003年7月已经宣告结束,全世界再也没有出现任何新的患者。SARS疫苗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用武之地。
包括尹红章案,今天还能在网上找到的科兴行贿案件就有18件,发生地点遍布全国,行贿的对象,既有政府官员,也有医生护士。目的都是一个,为科兴生产的各类疫苗提供方便,打开销路。
操作手段也是简单粗暴,许多案件显示,科兴就是直接按疫苗支数来给相关人员回扣。比如在广东省湛江市的一家医院,科兴的销售代表就以每支3元的提成,让护士长梁某采购了5351支科兴甲肝疫苗。根据前不久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公告显示,科兴甲肝疫苗的采购单价是21块5,等于七分之一的收入都做了回扣。要是把送购物卡、请客吃饭等其他项目算进来,这“销售成本”还真不知道要涨到哪去了。
科兴销售代表提供回扣的还不只有甲肝疫苗,甲乙肝联合疫苗和成人、儿童流感疫苗都曾经以3到5元不等的价格提供回扣。公开信息显示,拿钱最多的是四川省广元市的卫生官员孙德君。2009年到2014年五年时间里,他从科兴那里足足收了106.3万元的各类疫苗回扣。如果按照每支3块的提成来算,等于说是有35万支科兴疫苗,是通过走后门的方式进入了广元市。
老实讲,这医药代表走后门,搞灰色交易虽然是公开的秘密,但像这样赤裸裸的玩法还是叫人大跌眼镜。可以看出来,这疫苗推销和采购,在很多地方,都成了不看疗效看钞票的金钱游戏。
科兴的新冠疫苗是在2021年2月就获批上市,时间上仅晚于国药疫苗。即便一开始大家都要抢打疫苗,使得科兴的先发优势非常明显,但它在全国攻城略地的速度,还是得用“一日千里”形容。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接种了三针科兴疫苗的中国人就多达5.56亿人。直接促使科兴在2021年大赚近千亿,同比增长了36倍多,成为当年医药行业绝对的发财NO.1,盈利能力甚至比两桶油更强。
然而科兴疫苗的广泛接种并没有带来社会免疫力的增强。在管控放开后,全中国都进入了感染高峰期,所谓的“九成人无症状”已经被证明只是个神话故事。发烧、咳嗽、全身乏力的症状都十分普遍,出现“白肺”这样肺部严重浸润的案例,同样不罕见。
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科兴疫苗到底有多大的效果呢?
其实从上市开始,科兴疫苗就饱受质疑。虽然它采用的灭活疫苗路线,是技术成熟行之多年的老办法,但面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却越来越乏力。
我们知道,疫苗的原理是让免疫系统做个“预演”,提前知道新冠病毒是个啥玩意儿,等真遇到就可以快速出击打败入侵者。为了到达这个效果,灭活疫苗是想办法先弄死病毒,然后把已经挂掉的病毒注射到体内。
而mRNA疫苗则不一样,它注射进来的不是病毒,而是一段带着病毒信息的mRNA,直接激发免疫系统。简单来讲呢,灭活疫苗是让免疫系统照着死猫画老虎,mRNA则直接把《动物世界》给送来了。
因为带来的免疫信息更丰富,mRNA疫苗相比灭活疫苗防护效果更好,多项权威调查也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比如,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的一项涉及300万人的调查显示,科兴接种者感染新冠的概率是mRNA的2.37倍,转重症的概率则是mRNA接种者的4.59倍。
现在社会各界开始认识到,5亿人打科兴对于咱老百姓的免疫保护远远不够,必须尽快推进异源接种。而所谓“异源接种”,就是要接种多种技术路线的疫苗。因为咱们在上一阶段普遍接种的都是灭活疫苗,所以异源接种对我们来说,就是不能再固守老旧的灭活路线。
钟南山院士在2022年12月就公开倡议,要打异种疫苗。知名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更明确指出:“第四针一定要变换疫苗,不能再用灭活疫苗了”。
这些建议,对科兴来说无异于是巨大利空,甚至堪称噩耗。因为按照异源接种的指导意见,之前接种灭活疫苗的国人,现在都得避开科兴,庞大市场等于凭空蒸发。
当然,科兴也在研制mRNA疫苗,但长期以来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之前灭活疫苗的“火线提拔”剧情,并没有再次上演。2021年的惊人利润,也没有为科兴带来大规模的技术投资。
2022年上半年的科兴研发投入仅仅只有1.84亿美元,相当于11.95亿人民币,这和国际医药巨头动辄几十亿美元的投入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而在科兴的mRNA疫苗难产的同时,国内外各大竞争对手却展开了对中国市场的最后冲刺。
2022年12月8日斯微生物表示,自个儿研发的mRNA疫苗已经老挝获得紧急使用授权,这也是第一款获得授权的国产mRNA疫苗。同一天,沃森生物也表示,自家旗下的mRNA疫苗,在国内的III期临床试验进入尾声,同时复必泰也加快了进军内地市场的步伐,这些消息对科兴都是巨大的压力。
未来中国的新冠疫苗市场,还会有几千亿的规模,不过咱们老百姓不会再“捡到盘子里都是菜”。而是更加重视效果、安全性和持续性,各大公司要争夺这个市场,耍花招走后门都没用,归根结底还是得拿疗效说话。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科兴一年躺赢九百多个亿的好日子,都一去不复返了。咱们普通人自然也不用替这些公司惋惜,毕竟市场垄断导致固步自封,相互竞争才能带来科技进步,以及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并最终造福整个人类文明。
—————————————————————
参考资料:
界面新闻:《科兴公布2022上半年报:营收12.12亿美元,常规产品收入增加37%》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尹红章受贿罪一审刑事判决书》(2016)京01刑初79号
新民晚报:《曾光:第四针一定要换,不能再用灭活疫苗了》
每日经济新闻:《科兴新冠疫苗2021年净赚900多亿?》
钛媒体:《最漫长的疫苗战争:内斗、举报、大股东变脸……科兴生物魂归何处?》